行业动态
2023-03-14
对接制造业市场探索产业化路径
工厂老板牵手央企替换进口,作为全球产钢大国,中国的钢铁年产量占世界1半,可产品长时间徘徊在中低端环节,1吨钢的利润还不如1个吉列剃须刀,与此同时,以特种钢材为代表的高端金属材料市场却长时间依托进口,行业产能多余、结构性短板尤其凸显。作为1名在东莞钢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厂老板,黄荣勋最近数年1直在找机会寻求进军新材料领域的可能。
2014年中,1次偶然的机会下,黄荣勋接触到王飞所在的实验室研发出来的新型特种金属材料技术,他已开始意想到国产特种金属材料替换进口产品,势必成为中国制造供应侧改革的趋势所在。为进1步了解该研发成果产业化的可能性,黄荣勋当下买了张直飞北京的机票,前往王飞的实验室1探究竟。
中国钢研在特种金属材料研发这1块有很多研发成果,可都还没产业化,我跟他们说很惋惜,也认为这是个机会。 在与中国钢研进行深入沟通后,黄荣勋与对方达成合作协议,由黄荣勋负责将技术成熟的研发成果带回东莞,对接当地制造业市场,探索研发成果产业化的路径。
据王飞介绍,特种金属材料具有用户固定、用量较小、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因此市场长时间被国外品牌占据,仅模具特种钢材料领域,中国企业每一年需要进口范围达两3百亿元。由中国钢研自主研发的国产特种金属材料,在经过他们自有技术进行材料提纯后,不但产品质量能够到主要分类达与进口品牌同个等级、或高出1个等级,而且售价只是国外品牌的3分之2或2分之1,可以大大下降企业的生产本钱。可当黄荣勋将这1先进技术成果带到东莞的制造企业时,1切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很多企业对国产特种金属材料的质量是不是过硬不放心,即使黄荣勋拿出各种国家认证的质量证书,制造企业对此还是半信半疑,只愿意先拿1些小型装备产品进行试水,黄荣勋为此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回于客户之间进行沟通调和。
围绕东莞制造需求组织研发气力
好在工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客户口碑的不断构成,以模具特种钢为代表的中国钢研自主研发的国产特种金属材料逐步在东莞打开市场,在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占得先机。仅过去1年时间,东莞市场的销售量便到达3000万元。
市场的认可给了黄荣勋信心,也给了中国钢研及其旗下众多研究机构和研发人员信心。2015年,中国钢研与黄荣勋决定进1步扩大合作范围,他们在中集智谷买下了1整栋3层办公楼,准备在园区设立研究院。
王飞流露,不同于1般的研究院,中国钢研在东莞设立的研究院将承当多方面的角色和功能。
1方面,随着个性化定制等制造业发展趋势所带来的生产线变革,东莞制造各大支柱产业对产品金属材料的需求愈发多元化,研究院将作为中国钢研在东莞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市场对接点,围绕不同客户群体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策略,以便为地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产品及服务。另外一方面,研究院将成为前端市场与后端研发的连接器,他们将面对东莞各大支柱产业有针对性搜集新型特种金属材料需求信息,通过研究院及时准确传导至中国钢研旗下众多的研发资源,通过模块化研发创新最大限度紧缩新产品研发周期,加快推动符合市场需求预期的创新成果落地。
他流露了公司将加强新材料产品研发他们希望,未来围绕不同细分行业领域对特种金属材料的不同需求,研究院将学习国外行业巨头的成功发展经验,与众多社会资本对接成立多个细分领域子公司,每一个子公司1直专注于各自领建议做好平时的保护域特种金属材料的纵深研发,逐步成长为细分行业的佼佼者。
产品分类
PRODUCT CATEGORY友情链接
LINKS